导读
·AI导读带你速览精华
"张文宏医生警告:37℃以上高温,老人必须开空调保命。热射病死亡率超50%,65岁以上老人对高温感知下降30%,别让'省电’变成致命误区。空调不是奢侈品,是夏日救命的关键。"
内容由AI智能生成
图片
有用图片
图片
太阳一晒地皮冒油,蝉叫得跟破喇叭似的,热浪一阵高过一阵。你以为最多就是晒黑点、出汗多点?不,真正危险的是那些老年人,尤其是身体底子不太硬朗的。中暑,在医学上叫“热射病”,是一种高温下身体调节功能失控导致的急性疾病,严重时会引发多器官衰竭,甚至致命。
图片
有人说咱老一辈人吃过苦,抗热能力比年轻人还强。可别信这话,一把年纪的身子骨早就没了当年的底气。特别是到了三伏天,屋里气温动不动升到三十八九,老人还舍不得开空调,怕“着凉”“伤风”“电费贵”,结果不是感冒,而是命都搭上了。
张文宏医生的提醒不是危言耸听。他不是普通医生,是一线传染病专家,平时说话不多,但一开口就有分量。他说,气温超过37℃,尤其是连着几天高温,老人必须开空调,不能硬抗。这不是娇气,是保命。
图片
很多人以为中暑就是头晕、出汗多,喝点水、吹吹风就好了。其实不然。热射病是“沉默的杀手”,一旦发展到意识模糊、体温飙升到40℃,死亡率超过50%。有些人还没等送到医院,就已经回天乏术。
从医生的角度看,老年人本身就有心脑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慢阻肺等基础病,高温环境会让这些病情雪上加霜。高温会让血液变稠,心脏负担加重,血压波动,甚至诱发中风。再加上老年人汗腺功能退化,体温调节能力下降,哪怕屋里热得像蒸笼,他们也不觉得明显难受,这才更危险。
图片
说个有意思又扎心的事:有研究发现,65岁以上的老年人对高温的“感知能力”下降30%以上。也就是说明明快中暑了,他们却觉得“还行”,这不是耐热,而是身体报警系统失灵了。
也有不少人说:“我妈几十年不吹空调,也没事。”可你要知道,过去的夏天没现在热,城市热岛效应加上楼房密封性强,屋里比外面还闷。以前农村住土房子,窗户一开就通风,现在住高楼,窗户一关就是一锅焖。你还拿老黄历过日子,不出事才怪。
有些老人怕电费,一天到晚不舍得开空调。其实现在的变频空调,开个26度、配合电扇,电费比你想得低多了。命重要还是钱重要?这账一算就明白。
还有人怕“空调病”。这也是个大误区。所谓“空调病”,其实是因为温差太大、风直吹、温度设得太低。只要风别直吹人,温度控制在26℃左右,不会生病,反而更安全。
是中暑这回事。长期高温下,睡眠质量下降、食欲减退、血压升高、情绪烦躁,这些看着不严重,其实都在慢慢侵蚀健康。老年人本来代谢慢、恢复慢,哪怕一个小毛病,也容易拖成大病。
图片
很多家庭有个误区,总觉得只要屋里有风扇转、窗户开着就“通风透气”了。可实际上,如果室外温度高于人体体温,风进来也只是“热风”,不但不降温,反而加速脱水。
医学研究表明,老年人中暑的高发时间是上午11点到下午4点之间,尤其是午后气温最高的时候。这个时间段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,屋里也要保持通风与降温并举。不开空调,靠风扇吹热风,不是降温,是“热上加热”。
图片
再说个老百姓容易忽略的点:药物影响中暑风险。很多老年人都在吃降压药、利尿剂、抗抑郁药等,这些药物会影响身体的出汗和调温功能,让中暑风险更高。这不是吓唬人,是实打实的医学结论。有研究指出,服用以上药物的老年人中暑风险增加约1.8倍。
如果你家有老人,夏天一定要帮他们做好以下几件事:一是定时开空调,温度不要太低,但也不能闷着;二是提醒多喝水,哪怕不渴也要少量多次地补水;三是观察有无头晕、乏力、出汗少等中暑前兆,一旦发现不对,立刻降温、送医;四是避免中午出门,晨练最好改成清晨五六点。
还有一点特别关键——饮食调节。老人夏天吃得少,容易营养不足。建议多吃点含钾高的蔬菜水果,比如西红柿、黄瓜、香蕉、冬瓜等,既解暑又补水。少吃油腻,多喝汤水,补水的同时别忘了补盐。尤其是高温天出汗多,盐分流失快,光喝白水反而容易低钠,出现乏力甚至抽搐。
图片
从医生经验来看,最怕的不是那些有明显症状的病人,而是那些“看起来没事”的老人。有时送来时还说“没啥大不了”,但几小时后就进了重症监护。高温不是开玩笑,一旦身体调节系统崩了,抢救都来不及。
再多说一句,老年人退烧能力也变慢。年轻人中暑可能几小时就缓过来,老人降温速度慢,恢复期长,容易并发肺炎、肾衰、心脏问题。家属千万别掉以轻心,以为“多喝水多休息就好了”,这种想法害人不浅。
图片
这几年,国家也一直在强调“适老化改造”,是无障碍设施,还有居住环境的舒适度。建议有条件的家庭给老人安个温湿度计,设个温度报警器,哪怕人不在身边,也能掌握屋内情况。
讲到底,空调不是奢侈品,是命保姆。舍不得开空调,可能就舍了命。这不是吓唬谁,而是一个医生发自内心的叮嘱。尤其是独居老人,更要有人时不时打个电话、问问热不热、空调开没开。
咱们中国人讲“孝”,不该停留在嘴上,真正的孝顺,是让老人安稳过个夏天,不被热死在家里。别等到事后才追悔莫及。
图片
一句老话讲得好:“夏日不防暑,冬日哭断肠。”人哪,年纪大了,身体就是一台旧机器,不能再像年轻时候那样逞强了。你不替它降温,它就罢工给你看。
如果你还觉得“热一热没事”,那你就记住张文宏那句话——“气温超37℃,老人一定要舍得开空调。”不是建议,是提醒,更是警钟。
图片
别把命看轻了,别把空调看重了。一个夏天,能平平安安地过下去,就是最好的福气。
参考文献:
[1]吕筱林. 热射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防治对策[J]. 中国公共卫生, 2023, 39(8): 1072-1075.[2]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. 高温天气健康提示与中暑防治指南[EB/OL]. 2024-06-15.[3]李红梅, 王晶. 老年人高温中暑的危险因素分析[J]. 实用老年医学, 2022, 36(5): 541-544.
声明: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,旨在传播健康知识,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,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咸阳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